時代的引擎從不缺乏動力,量子科技,正被視為下一代科技變革的重要驅動力。9月23日,聚焦量子科技與資本深度融合的行業盛會——2025量子投資峰會在海淀舉辦。國內頂尖投資機構、量子領域領軍企業與權威專家齊聚,從政策導向、行業研判、案例標桿到生態共創,共探量子科技從實驗室走向產業化的資本路徑與生態構建。
中關村科學城管委會產業促進五處處長孟慶文說,全球量子科技正加速從實驗室邁向產業化,亟需科技創新與資本賦能的深度協同。長期以來,中關村科學城致力于布局量子領域創新平臺與實驗室,構建全方位支撐體系,助力科研及創業群體跨越成果轉化鴻溝。中關村科學城將繼續做好“創新合伙人”角色,優化政策與服務環境,協同各方推動量子科技實現從“量的積累”向“質的飛躍”、從“技術突破”向“產業生態”的跨越。
中關村量子科技孵化器負責人顧成建說,各國目前采取多種措施加碼量子科技政策布局,全球量子企業總數近千家,融資市場逐漸回暖,已到達量子產業發展的關鍵節點。同時,量子計算領域投融資呈現出資本向頭部企業集中、專用與通用量子計算的戰略權衡、純算法公司的戰略價值及投資邏輯的垂直化四大特點。
中美量子投資模式呈現顯著差異。藍馳創投高級合伙人曹巍說,美國圍繞量子已形成生態效應,一二級市場間形成“投資人盈利、企業獲得資金、人才持續涌入”的良性資本閉環,而中國則更側重于垂直商業領域的商業側閉環,一二級市場聯動不足,板塊協同效益尚待加強。這種差異凸顯了中國量子產業生態建設的迫切性。
除了生態機制,判斷技術投資的價值錨點也至關重要。中移和創董事、總經理俞澤提出,在量子計算領域,對于投資者而言,投資決策的關鍵在于下游市場能否形成足夠的規模,以支撐上游高昂的研發投入和技術迭代。這揭示了技術發展與市場應用之間的動態平衡關系——唯有廣闊的應用前景,才能為底層技術的持續創新提供堅實的經濟基礎。
面對技術成熟周期的現實挑戰,資本更需放眼長遠。復容投資執行總經理許蔚然提出,量子計算在當前階段與短期商業化機會存在沖突性,其技術成熟度尚未達到大規模應用的門檻。然而,隨著技術本身的不斷突破和商業化應用的逐步落地,將為整個量子計算領域帶來可持續發展的動力,這表明對量子計算的投資需要具備長遠的戰略眼光,著眼于其長期價值的實現。
現場投資人、業界專家認為,量子投資本質上是一場關于未來的戰略布局。它既需要資本擁抱技術突破的不確定性,更需要建立有利于創新生長的生態系統。隨著商業資本的持續涌入和技術的不斷成熟,量子科技正迎來從實驗室研究到產業化應用的關鍵轉折點。
來源:北京日報客戶端